> 文章列表 > “蟾光出匣新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蟾光出匣新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蟾光出匣新”这句诗出自宋代刘克庄的《大渊寄道冠汉镜各答以一首》,乍一听,还以为是啥科幻片的台词呢!其实嘛,这句诗描写的是古代的一种神秘氛围,蟾光指的是月光,出匣则是指镜子的光芒,合在一起就是月光照在镜子上,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。这可不仅仅是诗人随便写写的,而是表达了时光流转、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
说到这儿,咱们不禁要问:古人为什么总喜欢用月亮和镜子来表达情感呢?月亮嘛,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寄托,镜子则象征着自我反照和对过去的回忆。于是,这两者一结合,就成了古人表达“物是人非”的经典搭配。你想啊,刘克庄在诗中提到“昔作美年少,今非妙色身”,不就是在感叹时间的无情嘛!

那么,面对这种时光流转的感慨,咱现代人该怎么办呢?其实啊,古人也好,现代人也罢,大家都得学会接受时间的流逝。与其纠结于“物是人非”,不如珍惜当下,活出新的“蟾光出匣新”。就像刘克庄在诗的最后说的:“明知皆梦幻,莫认假为真。”生活如梦似幻,但咱们得保持清醒,别被表象迷惑了。

最后,咱们再开个脑洞:要是刘克庄活在今天,他会不会写一首《大渊寄道冠汉镜各答一条朋友圈》?哈哈,不管怎样,古人的智慧跨越千年,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启发。下次看到月亮或者照镜子的时候,不妨也感慨一句:“蟾光出匣新”,顺便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,说不定会有新的领悟哦!

“蟾光出匣新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蟾光出匣新”出自宋代刘克庄的《大渊寄道冠汉镜各答以一首》。

“蟾光出匣新”全诗

《大渊寄道冠汉镜各答以一首》

宋代 刘克庄

已挂朝冠了,烦君寄道冠。

头蓬不梳久,发秃欲簪难。

简便乌巾赘,清羸鹤氅宽。

儿童怪崖异,便作羽流看。

雁足传书至,蟾光出匣新。

真从古冶子,曾照汉时人。

昔作美年少,今非妙色身。

明知皆梦幻,莫认假为真。

作者简介(刘克庄)

刘克庄(1187~1269) 南宋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字潜夫,号后村。福建莆田人。宋末文坛领袖,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,词风豪迈慷慨。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,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。